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虎舞传承300余年 民间艺人功夫精湛

    信息发布者:飓风楠
    2018-05-14 11:54:18   转载

    传承人张连珍(左)传技忙



    老虎上山劲正旺



    传承技艺寄希望



    高温之下苦练功



    检查绳索保安全



    小山沟是练兵场



    农家院落练真功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翼城老虎上山


    翼城老虎上山是山西省翼城县的传统民俗舞蹈。是在中国传统艺术虎舞(俗称耍老虎)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高空表演形式,也是翼城县传统民间艺术的奇葩。这一表演形式始于明末,兴盛于清朝和民国,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翼城老虎上山渊源于素以“唐尧封地,剪桐旧都”著称的翼城县境内。古时有一个叫王小二的樵夫,在砍柴途中遇到一公一母两只大老虎和两只小老虎。王小二勇敢机智,用计谋将这4只老虎引上高山,而后逐一消灭,才保全了性命。


    于是,翼城人民依据距今300多年前的传说,创造了一种舞蹈和杂技并存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翼城“虎舞”,当地俗称“翼城老虎上山”。


    翼城老虎上山为大型广场表演节目。事先要用木杆、木板等搭成高15米的表演架,架顶约2平方米,固定两把圈椅,象征山峰。以场地情况,选择表演架对应两侧各固定两条20余米的大绳,作为云梯,供“老虎”上下爬行。参与表演的一般为两只大虎、两只小虎,先在平地按情节表演动作后,舞虎人手握大刀,挑逗引导一只大虎爬上表演架(上山),在高空做四面张望、打滚、挠痒、直立等动作。两只小虎也同时“上山”,表演与大虎嬉戏、吃奶等动作,并展示 “凤凰单展翅”、“金鸡独立”等造型。另一只大虎在“山下”配合表演。上到山顶的老虎还要展示各种动作缓缓爬行下到山底。表演过程中以锣、鼓等配乐。整个表演需要30余人,表演时间约半个小时。


    由于翼城老虎上山为高空表演,惊险壮观,气势雄伟,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观赏性。同时主要表演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参与合作表演的人数多,也需要熟练舞蹈、武术等基本动作,才能配合默契,严谨一致地完成表演。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表演“老虎上山”者都是经多年刻苦学习、不断历练出来的“把式”,他们要用巧劲儿靠两根中间没有任何支撑物的长绳爬到高达15米的平台上,然后还要在只有两块门板那么大的地方斗虎、舞虎,相当危险。


    在当地像张连诊、师宝玉、吕卫星等老艺人都是从小就跟着村里的老艺人们学习 “上绳爬坡”。师傅们一般要求都很严格,每一个学习的人只要稍有一点儿愚笨,就会被退回去,这是因为“老虎上山”不同于其他表演,除了具备一定的戏曲底子外,还要有相当高的杂技功夫,人在高空保持自身平衡的同时,还不能忘记表现“樵夫”的机智和“老虎”的愤怒,这样才会在表演时让观众颇感惊险、连连叫好。



    “老虎上山”流行于翼城县南梁、中卫、王庄等乡镇,尤其以下涧峡、张家庄村表演最为有名。70多岁的老艺人张连珍几十年来潜心保护并不断培养年轻人传承这一民间艺术。


    翼城老虎上山这一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2009年,翼城老虎上山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张连珍被确定为省级非遗项目翼城老虎上山代表性传承人。(部分图片由翼城县文化馆提供)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